2)第三十三章 计上心头_重生之三国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挂名老师卢植,也算是他的后辈,作为小辈的我怎么可能会与水镜先生有交情呢?

  脑袋中灵光一现,我总算是明白了张昭这个看似肤浅的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玄机。

  水镜先生最得意的三个门生,孔明,士元,元直(徐庶)都在我这儿效力,虽然元直最后无奈的投奔了曹操,但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也算是我的半个臣子。

  虽然水镜先生和我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在外人眼中看来,司马徽却是站在我这一边的,谁让他的三个得意门生,实在是太出名了呢?

  我刘备以前在众人的眼中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暴发户”,如今竟然会去东吴参加一个当地文人组织的赛诗会,这实在是太反常了,若是没有司马徽这个当代大家,在背后支持,以我的性格,这个赛诗会肯定是会拒绝的。

  既然是个误会,那就让这个美丽的误会继续下去吧,东吴是个能人辈出的地方,特别是东吴的文人,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享有盛名的。

  “若水镜先生知道子布先生如此关心自己,肯定会很高兴的,现在的水镜先生刚巧在我襄阳坐馆收徒,身体方面是很健康的,请子布先生放心。”

  “如此我就安心了,那水镜先生乃是当世奇才,我张昭早已有所耳闻,若是有时间,我张昭会去襄阳拜访水镜先生,到时候还望皇叔代为引荐。”

  现在的张昭,心中悲喜交加,悲的是像司马水晶这样的名士大家,竟然在襄阳坐馆收徒,这个消息对于东吴的文人来说绝对算是个不小的打击。

  喜的是水镜先生并不在刘备的队伍中,若是水镜先生跟着刘备来到了东吴,那这个赛诗会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襄阳多隐士,只要这些隐士没有跟着刘备来到东吴,那么凭一个刘备的学识,东吴文人自是不惧,张昭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放下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他,没有了顾虑,一路上和我谈笑风生起来。

  一路上,我一边敷衍着张昭,一边思考着我刚才说过的话,以前的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呢?

  襄阳多隐士,东吴多名士,这一个资源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可惜了,坐馆收徒,也许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些所谓的隐士不看重高官利益,但是文人都是希望自己名垂千古的,倘若史书上有自己的一笔,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只不过用什么办法吸引这些所谓的隐士来到自己的地盘坐馆收徒呢,要知道,三国时期的交通是很不方便的,这些隐士才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书馆,放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这些隐士来说,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东汉选举人才的办法基本上就是乡举里选,在制度设计上,是一个让乡里间有德者出头的制度。

  乡举里选,在魏朝陈群建立九品官人法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