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整顿夏口_重生之三国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口这个原先只有4万多人的小城市,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中山靖王之后,大汉皇叔,刘备刘玄德。

  当刘琦把代表夏口最高执政能力的官印交给我时,无数军民奔走相告,如今的我不缺声望,不缺民心,缺的就是一个钱字。一文钱都能难倒英雄汉,何况是1500万贯对于我来说是天文数字的支出?

  我与孔明甚至连文书都已经起草好了,现在需要等的就是糜竺的答复。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大舅哥,如果没有他,我今天估计连坐下的的卢马都买不起。

  可以这么说,曹操起家的原因是因为曹家和夏侯家底子厚,而我起家的原因,恐怕就要归功于这位大舅哥了。

  军队征收的粮草离不开钱,士兵们的制式盔甲和武器需要用到钱,文武官员的俸禄需要用到钱,疏通上下级的关系需要用到钱……

  每当一本正经捧着账本的糜竺站在我面前时,我就知道这位大舅哥一定又是来向我要账的。糜竺每次念到最后,总是用一种询问的眼光看着我,而他这种眼光正是我最感到头痛的。

  “怕什么,大舅哥,我堂堂大汉宗亲岂能赖亲家的帐?”这句话,连我自己都觉得没谱,更不要说是这个精明的大舅哥了。亲兄弟都得明算账,更何况是我这个一穷二白的妹夫?

  “妹夫,麻烦您加点税吧。”糜竺这句话总是不时的挂在嘴边,我理所当然的拒绝了,我的理由也相当充分,民心所向,加税必导致民怨。

  与其导致民怨,不如只让我这个大舅哥怨,这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每每在私下和糜竺签订上百万贯的借据时,我那写字的手都在颤抖。

  打从糜家决定和我一起迁到河东的时候,糜家的利益就和我绑在了一起,然而,不争气的我每次都让糜家的长辈们失望,而糜竺也用这些借据搪塞着糜家的长辈们。

  我不是不想还这些钱,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2500万贯漫天要价又比计划的时候多出了1000万贯,这1000万贯,我是要用来安抚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家人的。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糜家那里还没有明确的答复,但是该做的事情却一个也不能落下。

  在随后的几天里,夏口各县市的街头张贴出了无数官府文书,大批工匠农民,身强力壮者涌入了各个报名点。

  这几天,真的可以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招示第一天,两千名工匠,一万五千名农民,九千名成年男子,应招成功,工匠薪俸为每月五十贯,农民薪俸为每月二十贯,成年男子从军者每月薪俸为五十贯,总计这个月的支出将达到八十五万贯。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少周边城市的人,听说新野招工,也赶来凑这个热闹,这些百姓的涌入,让负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