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菩萨戒仪轨(一)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请传授师一人请引。先咨白。后引云。我某甲等。今从大德。求受菩萨戒。愿大德于我不惮劳。慈愍故。三说。请戒师种种为说方便云。欲求戒法者。先发。信心若成。三学具足。三身四智决定可期。更无疑虑。故云。信为道源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河。开示无上道。故知若发信门。必纳戒法。戒为万行之先锋。之基址。如造宫室。先固其基。徒架虗空。必不成就。故戒为大道之资粮。戒为之船筏。法身。以戒为璎珞。破除。以戒为清凉。然有多种。三归得人身。十善八斋生天报。持。出烦恼之爱河。得罗汉之圣果。受菩萨戒者。得于佛果。梵网经云。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受佛戒。得入诸佛位。故知凡有心者。咸具佛戒。各各。无有缺减。

  问。既然如是。何须更受。答。以暂亡故。约事重明。即知全心是戒。全戒是心。离心无戒。离戒。又云。听。欲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十八梵。六欲天。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以戒德无量。功高万像。为五乘之轨范。作之舟航。大智度论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怖畏中。戒为守护。大闇冥中。戒为明灯。诸险道中。戒为桥梁。大海水中。戒为船筏。萨遮经云。若不持戒。尚不得野干之身。何况功德之身。月灯经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如禽兽。虽处卑下少多闻。能持净戒名胜士。戒之一字是名。梵云尸罗。亦云毗尼波罗提木叉等。此云清凉。灭三业之过愆。得也。今言戒者。能防三恶。能止三惑。故当体得名也。体者。初发圆心。从师请受。身中翘诚。名为作戒。色心为体。三羯磨竟。纳法居怀。作体谢往讫。未来名无作戒。唯实相心。以之为体。故璎珞经云。一切圣凡戒。尽以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是知心境契同。能所冥一。诸佛子等。既各有好乐渴仰之心。应当殷勤志心听受。

  菩萨戒有八种殊胜

  何等为八

  一极道胜。受菩萨戒。如大鹏鸟。一举趐高飞。能至十万九千余里。此菩萨戒趣道疾故。越六趣。二乘径趣无上菩提故。

  二发心胜。一念发大悲智之心。超过二乘境界。如昔有二。发。阿罗汉返生恭敬。担衣幞。让路而行等。

  三胜。假使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一大鹏鸟。此鸟先来。受菩萨戒故。

  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

  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犹胜外道不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设堕恶道。受罪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