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其经年代著者不详,为姚秦鸠摩罗什所译,见于《大正(十五),No。614,p269-286》。经分上、下两卷,上经着重介绍了五种修禅的法门,主要是对治修禅过程中的五种不良心态,分别是贪欲、嗔恚、愚痴、思觉与等分,而下经,则着重介绍具体禅修的止法与观法,涉及四禅、八定,以及观十二分、行、四念止、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等。

  其经所涉及的禅修思想,大体都可见之于小乘经典之中,也可以从《清净道论》等部派的思想中见到其完整的论述,所以,其经的禅法思想其实脱胎于小乘经典。有所不同的是,其经在下经中反复出现菩萨一词,并着重于介绍菩萨的修持禅法以及度的精神境界,而菩萨一词及成佛度众这一思想并不见诸小乘经典,故可被认定其经必形成于大乘传播的时期。

  因为经意繁复,不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本文试图将其内容适当分章复述,以期呈现经中所介绍的诸种禅法,为现代人的修学提供一个参照。但限于篇幅,在这里先着重介绍上经中的五种禅法。

  上经的禅法重在对治五种不良心态,即:贪欲、嗔恚、愚痴、思觉与等分。在经中,对治贪欲,采用的法门是不净观;对治嗔恚,采用的法门是慈心法门;对治愚痴,采用的法门是观;对治思觉,采用的法门是修习阿那般那三昧法门;而对治等分,则应当一心修三昧。

  第一、对治贪欲的法门

  如何对治贪欲?尤其是对治淫欲旺盛者的贪欲?《坐禅三昧经》主张要修不净观。

  经中认为:淫欲多(的)人(应当修)习不净观。要观想自己从脚指至发梢都为不净所充满,其中尤应细细地观想身体的各各部分:如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洟、唾、汗、泪、垢、坋、脓、脑胞、胆水、微肤、脂肪、脑膜,要观想身中这些部分都有种种的不净。再进一步的不净观想,则应观想自已浑身各部分青瘀、膖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噉食、不尽、骨散、烧焦。这样的观想就叫不净观。

  经中谈到:多淫人有七种(贪)爱。或者贪着于好色,或者贪着于端正,或者贪着于仪容,或者贪着于音声,或者贪着于众生,或都爱贪着(以上几种都贪爱)。经中详细介绍了对治这几种贪爱相应的不净观,贪着于好色的,应当修习青瘀观法,贪着于端正的,应当修习膖胀、身散的观法,贪着于仪容的,当修新死者血流、涂骨的观法,贪着于音声的,应当修习咽塞、命断的观法,贪着于细滑的,应当修习骨见、以及干枯病的观法,贪着于众生的,应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