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采风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看来,眼见的东西都不见得属实,更不要说道听途说了。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努力和能力和学识往往真的没有关系,而最有关系的是运气。她也只能说运气不佳吧。

  车子七拐八拐在一个仙山脚下的小村子里穿行,逼仄的街道错车都非常困难。这是中国乡村尤其是北方乡村的一大特色:房子密集相连,几乎一个模样。这个村子都是仙山石头垒砌的石头房子,包括围墙。房子低矮,每一个房间和院子都也很小。“卖萝贝(轻声)丝子鱼来!”仔细辨别,才知道小商贩在街上叫卖的是一种小鱼干,这个街道的人叫这个名字,而相邻的山那边的街道却不这么叫,而是地瓜丝子鱼或者面条鱼,而我却叫它小银鱼。车里正好有研究仙山方言的专家,他正在出一本书,关于仙山方言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如果细分的话,即使是一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对于同一样的海产品或其他物件,都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海螺,有叫乌子的,有叫卜喽的,所以呢,要研究好方言,还真是很复杂繁琐没有穷尽的一项工程,而推广普通话又是多么的英明。如今会说当地方言的人随着年龄的降低而越来越少了,甚至绝迹了。

  民俗协会主席王老师六十出头,却很显年轻。他几十年如一日挖掘仙山文化,撰写收集整理民间故事,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仙山人的所有民间节日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个和我百公里外老家的风俗大抵都是相似的,可是再不写下来,单靠口口相传怕是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少了。

  他家住在村子后边,紧靠山根儿。三间正房窗明几净,小院里点缀几丛牡丹芍药,开的正艳。加上小孙子的热情互动,增添了更多美好。

  房子东侧是三个车库,车库上填土成园,有不少菜蔬以及他从山里挖来的一些稀奇植物药草等。那棵野生山茶树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他说已经养了快三十年了。

  院子北端,是临时搭建的一个简易房,可以喝茶聊天。十几个人围坐一起,品尝他炒制的野生茶,吃着他摘回来的樱桃,聊着周边的风物人情。在相互介绍认识的时候,都很具体,说起我呢,简直就像一个混入革命队伍的兵痞:“对仙山非常了解,写了大量的关于仙山的文章。”真有点儿无地自容的感觉。

  穿过一段村庄胡同,爬了一段小山路,就来到了王老师家的自留地。一路上都是一株株的樱桃树,挂满了密密麻麻红色的樱桃,很多村民以及他们外边来的亲戚朋友都在摘樱桃吃樱桃,有的踩着高高的铁架子,为了摘得高处的果子。

  王老师家的自留地不但有红色黄色的樱桃,还有尚没成熟的樱珠,被称作“四月雪”的流苏树若干。地上还种着地黄、玉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