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30 章_枭姬驯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话皇叔留着去跟我二哥说吧。相信凭皇叔的诚意与决心,定能得偿所愿,尚香就不奉陪了。”

  刘备见她态度坚决,遂不再多言,起身拱手离去。

  周瑜的灵船顺江而下,沿途驻军守将自发乘船跟随在后,为他们的大都督送葬。远远望去,江水浩渺,白帆点点,好似江面上千里飘雪,一路延伸到天际。

  船行至芜湖,孙权素服举哀,亲自迎丧。

  他抚上周瑜的灵柩,哀恸之色,令周围文武官员都为之动容。

  “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孙权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是真的为失去周瑜而感到伤心悲痛。

  周瑜于他,是义兄,也是臣子,是手中的利剑,也是强力的后盾。

  一直以来,孙权对周瑜的感情都很复杂。

  孙权不是他大哥孙策,孙策与周瑜的兄弟之情大过君臣之义,孙策也从不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因为江东基业是他亲手打下来的,没有谁的功劳威望能大过他。

  而孙权不一样,当建安五年孙策猝然遇刺身亡,他接过手的是一个危机重重、风雨飘摇的江东,父兄旧部、寓居宾客、江东大族、普通士卒大都不看好他这个才十九岁的新主,是周瑜率先执臣子礼,为他树立人主的威仪,助他稳定江东局势,这才平安度过了继任以来的危机。

  那时的孙权对周瑜,除了感激、信任,还有深深的依赖。此后数年间,周瑜尽心辅佐,孙权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恩遇甚厚,孙权对周瑜的倚重,可以说甚至超过了孙策时期。

  曹操大举南下,江东群臣恐惧,尽皆主降,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也是周瑜从鄱阳星夜赶回,力排众议,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赤壁一场大火,周瑜不仅兑现了他“必为主公破曹”的诺言,也使得江东转守为攻,积极去实现进取天下的雄略宏图……

  然而,自从周瑜大败曹操、开拓荆州,他的功绩威望已然超过了身为吴主的孙权,孙权对周瑜的态度就隐隐起了变化。

  就像他听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之时,虽明知此言是挑拨离间,可内心还是不受控制地起了波动。

  功高震主,这是任何君主都会疑忌的。这无关君主信任与否,也无关臣子是否有自立之心,重要的是有了自立之能,就必须加以防备。

  所以,当周瑜提出软禁刘备的计划时,孙权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否决了。固然如他所说“曹操在北,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主要原因,却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他把小妹嫁给刘备,既是拉拢,也是监视,他扶助刘备,首要目的是为了抗曹,其次也为了制约周瑜,同时让小妹监视刘备动向,令其不敢妄动,就像下棋一样,多方落子,彼此牵制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