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武器交易(下)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5和155两种美制榴弹炮,确实是他在过来之前就已经设定好的目标,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些次要的选择,但都不多,而且无论是质量还是保有量来说,这两种火炮都是属于最佳的对象了。

  这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尽量不要用三四十年代,甚至二战时期才定型,而且还没有早期原型的产品,不然后面为了保密还得增加不少麻烦。

  二个太老的火炮,质量上也没法保障,比如民国时期各大工厂自造的那些,本来质量堪忧,又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存储,基本已经处于报废的边缘,或者已经报废了。

  关于前一个问题,典型的就是上次程刚带去53式82迫击炮,其中使用的水滴形炮弹和特殊的结构,就废了他不少脑细胞才把谎话给圆下来。

  这还算好的,毕竟此时的队伍里见过世面的虽然不少,但因为信息滞后,很多内容他们不清楚,所以糊弄糊弄也能过去,但后面总不可能一直糊弄下去。

  上层还好说,因为最后肯定会摊牌,可对于基层指战员,还是得注意保密问题。

  好在迫击炮相对于其他火炮问题并不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迫击炮的技术和射击结构算得上近现代战争中进步较慢的了。

  甚至可以说,包括中、德、苏、美、日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使用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大都是以1930年发过推出的“斯托克一布兰德81mmM27/31迫击炮”为基础设计的。

  而斯托克一布兰德迫击炮,又是基于早年一战时的英寸口径斯托克迫击炮改进而来。

  尽管后来各国研制的迫击炮通过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射程、射速、效能和射击精度等,但斯托克布兰德追击炮固有的结构特点却始终被保留了下来。

  因此只要过了这两年,即使53式的结构稍微和斯托克一布兰德有些差异,比如底座是圆是方的问题,但至少核心技术上是完全解释得清楚的。

  而相比之下,榴弹炮的技术进步就要快得多,传说中的抗战神器九二式步兵炮,此时才刚刚研制,2年后才会投入使用,甚至连原型都没有。

  其他的火炮也是类似的问题,比如相比于过于笨重的155炮,其实还有一种更加合适的选择,那就是105口径,但是美制M2A1要到1940年才正式定型服役。

  虽然M2A1完全可以称得上性能优秀,但是该炮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研制过程,其间设计人员对其不断改进和完善,可谓精雕细琢,同时也就意味着这门炮的存在,相对于这个时间点就是个巨大的秘密。

  而M2A1的原型德制成名虽早,却很少出口,果党在抗战前购进了几十门,大部分也在战争中损毁,剩下的几门都存在博物馆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