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章 旷世明君_穿成冷宫废后去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肯定就是户部和工部了,这两部尚书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郁唯出声道:“几位的大人的话,恕本相不敢苟同。两地是经历了灾情,但是这挖河又不是让所有人都不种田不种地了,全部跑去挖河。如今国库充盈,大可给钱让百姓去挖河,工钱日结,就算一日二十文,本相相信也会有很多百姓,欣然前往的。”

  受了灾的地方,不但缺粮,也是缺钱的,挖河道能有个进项,又不是服徭役,很多百姓应该都是愿意的。

  “西州饱受干旱之苦,每到灾年,十室九空,死伤上万。而北境的大北河也因为多条河流汇入,而饱受水灾之苦。挖西北大河,北水西调,可让北境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又可以让西州百姓免受干旱之苦,不用再逃荒,这本是利于两地百姓的好事,更利于子孙后代,又怎么会激起民怨?”郁唯冲皇上拱手,“两地百姓只怕是会盛赞皇上圣明。”

  “左相言之有理。”凤城绝道,“自古以来,移山开路,挖河凿渠,本也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皆是困难重重。但因为困难,会耗费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就不去做了吗?先人都已经做过了,我们为何不做?”

  “而且,现下国库正充盈,边境安定,正是做这等利国利民的大事的时候。”

  右相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却并不觉得皇上的这个想法不好,这事要是做成了,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但想要做成也确实不易,而且时间太长,容易产生变数。

  左相和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但云太傅依旧没有放弃,还是持反对意见,“西州和北境本就哭喊,百姓都吃不饱饭,又怎么能有力气去挖河道?就算真去挖了,进程也会很慢,怕是要拖拖拉拉地挖上数十年。”

  “谁说西州和北境的百姓吃不饱了?”凤城寒扬声道,“土豆耐旱耐寒可种两季,三月可熟,西州多沙地,正好适合土豆的种植。此次籍田收获土豆七万多斤,年后朕将会让人运送四万斤土豆种去西州,两万斤去北境,剩下的一万多斤,留着继续育种。”

  “只要两地百姓能种上两季,朕相信,两地百姓将不会再挨饿。”

  “那几万叛军,朕送到北境去,为的也是让他们挖河道。三万叛军,加上两地百姓,朕相信,这西北大河,并不会像太傅说的那般,要拖拖拉拉地挖上数十年。”

  “……”云太傅一噎。

  知道自己的反对是没有用的,又一副一切都是为君为民的样子,叹着气道:“老臣言尽于此,既然皇上坚持,老臣也只能预祝皇上心想事成了。”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对视一眼,也不再说话。

  其他朝臣也没有反对,挖西北大河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下朝后,凤城寒又将左右两相,还有六部尚书,叫到御书房商量了一些细节的事。

  待他们走后,他本想去冷香宫与冷落月分享这个好消息,但是看着小山高的奏折,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等批完奏折天已经黑尽,他便回了龙翔殿。

  翌日一早,去了冷香宫用早膳。

  皇上要挖西北大运河的事,也传到了百姓耳中,京都百姓也是议论纷纷,有觉得太劳民伤财了,也怕皇上也会为了挖这大运河征徭役,有些人心惶惶的。

  而一些看得长远的人,却觉得这是好事,虽然现在劳民伤财,却利在千秋,只要这河挖成了,千千万万的西州和北境百姓,就将不会再受干旱水灾之苦。

  说皇上看得长远,是一位旷世明君。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