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幕 兵祸再起 二_孪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绥十二年,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夕。飞云峡哨卡中飘散出阵阵蒸枣糕的甜香,甲士们也纷纷沉浸于节日的氛围中,或纵酒放歌,或三五成群地玩着牌九,喧闹大笑之声不绝于耳。

  此地本是阜国设于山间的哨卡,但随着云止城破,其境所辖三郡十六县纷纷不战而降,海氏国祚也名存实亡。如今,哨卡内的双鲤旗早已换作了黑底白纹的海鹘旗,而原本驻防其中的锦鳞军,也被玄甲玄衣的晔国舟师所替代。

  飞云峡地处沔宛两州交界之地,将一座大山拦腰截成了两段,北段为晴岚,南段则为溯离。飞云峡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发源其中的山涧河川不胜枚举,尤以一条泯水最为出名。其水发源于溯离山西麓,依托山势于飞云峡中蜿蜒穿行,最终止于虞国北部的醉花潭。

  泯水水量充沛,江面宽处可达半里,最窄处也近五十余丈。江岸两侧绝壁高悬,重峦叠嶂。尤以飞云峡处最为险峻,素有九拐十八弯之称。行船其中,林木影翳,略无阙处,耳中只闻滔滔水声而难觅天日。

  古往今来,若欲西渡泯水由沔入宛,唯有经飞云峡上一座屹立数百年的天然石桥桶过。其虽称为桥,实则是数万年前一块由溯离山上崩落的巨石,恰巧于峡谷两岸的岩壁间卡住而成型。后历经多年水蚀风化,加之阜国巧匠开凿打磨,方才成了今日过马行车的模样。

  飞云峡哨卡,便是建于这座石桥的西岸。其以巨石垒筑,依山而立,最高处设有一座烽火台。自大昇立朝以来,便被各国视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即使百年前朔狄之乱时,阜国于此设防的兵力也不过区区数百人。如今被晔国接管后,守备更是有减无增。

  山中夜寒,又恰逢过节,大部分的哨卫都躲入主楼内避风去了。眼下,便只剩下一支三人的小队,围坐在哨卡东面竹木搭起的箭楼上。

  层云蔽月,夜黑如墨,此时除了箭楼上点起的一小堆篝火外,山中再看不到半点光亮。原本石桥两头燃着的火把也不知何时被风吹得熄了,却无人再愿意去将它们重新点起。

  三个哨位中最为年轻的一人将弓抱于怀中,扭头看了看不远处喧闹非常的哨卡,将双手拢在嘴旁不停地哈着气,愤愤不平地骂道:

  “真是晦气,偏偏今日轮到我们哥仨执岗,只能看着他们在里面热闹逍遥。这种悬崖绝壁有什么好守的?不如偷懒回去赌上两把,就算受上官责罚也比挨饿受冻的强啊!”

  他一边说,一边自怀中掏出了几枚骨牌于火光前亮了亮。

  边上一名年纪稍长的人却果断地摇着脑袋道:

  “月初刚刚得到情报,成国大军由砀浦开拔后不知去向,卫梁的闾丘博容却始终按兵不动,难保对方不是冲着我们晔国来的。多事之秋,上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