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地摊文学中的一股清流_重启飞扬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大早,家里就来了人。

  吴涛睡眼惺忪地起来,才发现全是父亲的那一套人马。

  三个木工徒弟,外加几个远房舅舅做瓦工。吴涛一个个唤过去,看着他们夹着一品梅,热情高涨,美滋滋。

  眼看着农家乐庄园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吴涛又回到了学校。

  黑板旁边的倒计时已经变成了‘16’天,教室里的迎考氛围愈发紧张了。

  在经历了两周的作文强化训练之后,吴涛已经适应了各种题材的快速作文。他练习所写的那批作文,甚至得到了毒舌老班的积极肯定,并且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讲解。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失分项——英语听力。

  作为重生人士,他对英语的应用已经熟练之极。日常的听说读写,完全不在话下。

  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如今的听力发音,是以英式发音为主。这和他所习惯的美式发音,差别迥异。

  再加上为了增加难度,特别融入了连读、升降调,甚至是一些俚语口音。

  这就是故意刁难人了!

  但是没办法,华夏的中考、高考选拔机制,就是要人为设置难度门槛,形成差异化竞争。

  思忖了半天,吴涛脑海里灵机一动。

  英语听力是安蓉的强项,这事得向她请教才对。

  回过神来,只见赵丽正拿着最新一期的知音走进来。不仅是她,教室里还有好几本,正在被疯狂传阅和围观。

  想着自己的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说不激动,那是假话。

  纵使这杂志日后被疯狂吐糟、饱受诟病,甚至被戏称为地摊文学的杰出代表。

  可架不住它眼下风头正劲,被渴望人生阅历和猎奇的青少年们疯狂追捧、执迷钟爱,甚至成为部分少年心中神圣的‘启蒙’读物。

  经历一阵弹弹弹的摩擦,赵丽挤进了里面的座位。

  纤手扇着微风,卷起鬓角的发丝:“好险,这是最后一本了,再晚一会,就买不到了。”

  “这么紧俏?”

  “那当然!”赵丽静下心来,直接翻到封面文章,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几分钟后,赵丽咦的一声道:“还有评奖?我投你的这篇文章为本期最佳,好不好?”

  吴涛摆摆手道:“这个希望不大,你还是别浪费邮费了。”

  “奖金6000呢,怎么也要试试!”

  与此同时,沈伯宏离开教务处,朝班里走去。途中路过一面黑板报,锐利的目光一扫,顿时咦的一声。

  这题目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不久前吴涛跟他说过,他声犹在耳。于是驻足看了下去,片刻后读完,不由咂摸着道:“这段子倒是新奇,让整篇散文增色不少。”

  最后目光落到题记上:摘自《知音》1995年5月刊。

  居然节选自这种杂志?沈伯宏颇有些惋惜的味道,在他看来,作为家庭妇女最爱的猎奇杂志,知音的文章并没有太多文学性可言。

  它的最大卖点是以纪实文学报告的形式,记录了婚外恋、凶杀案、以及明星的凄惨往事,满足当下芸芸众生窥探他人私生活的需求,进而实现自我心理治愈的目的。

  如今这篇文章一刊出,顿时让这本地摊文学增色不少!说起来,这文章,称得上地摊文学中的一股清流了。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