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塞上江南旧有名(上)_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纺织技术等等

  经济这种东西,最忌讳的,就是只盯着财政收入算账。

  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很多资产,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兵马钱帛、军械资粮虽然重要,但那是对于寻常军阀而言。

  想更进一步,如此时同样在河南,督促春耕,恢复生产,施行屯田,打击贪腐的朱全忠,或者是后来的李存勖、李嗣源,能够在乱世之中,真正开创一番伟业之人,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李业又专门视察了已经修了三分之一的唐徕渠

  后世的银川平原,作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足足有十四条大渠。

  而唐徕渠,这个贞观年间开始修建,武则天时期完成的伟大工程,便是十四渠之首,直到一千多年后,经过历朝历代多次整修,都还在滋润着银川大地(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现宁夏水利厅下属专门有一个唐徕渠管理处)

  李愚指着一处,上百名民工正在清空淤泥之地,笑着对李业道

  “大王看,那些田地是打算引渠水直接入内灌溉的,过一两年,我们灵州,便能种上水稻了!”

  李业见状也是哑然,前世他虽然没有去过银川,但中学时,在地理课本上也有了解,至今对那些戈壁草原的背景映衬之下,水渠旁大片可以淹没脚踝的水稻田照片而感到惊奇。

  如今亲眼所见,确实对当时老师那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有了更多认识。

  李业纵目望向无数郁郁葱葱的田亩,向李愚问道

  “如果工程都如期完成,整个徕渠修缮了,能灌溉多少田亩?”

  李愚稍稍迟疑,而后斩钉截铁道

  “若再配合上汉延渠,必不下千万亩,届时,臣敢保证,只是这灵州一地,便能成为整个西北的粮仓!”

  李业闻言,相当满意,豪爽大笑

  “国家大事,首在民生、农桑,这渠道若是修缮完成,你我君臣,便是千秋万代的功业!”

  “我听说你们打算从徕渠到汉渠间,修一道四十里长的新渠道勾连,可有此时?”

  “确在规划,须是二期工程完成后,方才实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愚恭敬答道,但他听到李业的赞誉,心中也不免激动,正如司马迁所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自古以来,那些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让老百姓铭记的,却是那些真正对民生国计,有大建树之人。

  君不见,龙首原上多少帝王冢,无不荒废,可都江堰旁二王庙(李冰祠),却是香火永盛。

  李业伸手指向远处还在延伸的工地,春耕刚刚结束,修缮河渠的劳务又开始了。唐代百姓是有服徭役任务的,所谓“租庸调”里的庸便是劳役。

  但到了晚唐,租庸调制度早已被打破,藩镇、朝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