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章 三王建制(上)_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几名平乱功臣的奖赏,引发了朝中不少议论。

  有关加封亲王之事,文臣们大多是不愿意的,但太监们却普遍支持。

  原因很简单,各自思考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对于文官们而言,他们出身世家,更加注重唐廷未来的维持,如果早早就把这些崇高爵位都散了出去,那日后若再有变故,诏李业、李克用等人入朝为援,又该如何封赏呢?

  而对于太监们来说,却懒得管这些,不给虚名,就得给实利,现在田令孜想和藩镇争利的打算已经完全失败,朝廷财政进一步萎缩。不赏爵位,朝廷又有什么可以赏呢?再加节度衔?李克用兄弟已有两镇,还对北面的振武军虎视眈眈。

  王重荣同样是两镇,李业甚至是三镇(当然,李业的三镇肯定是不如二人的地盘富庶的),再加节度,那才是真的养虎为患。

  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拿虚名来搪塞,同时,尽可能平衡几方势力,不要让任何一人占据绝对优势。

  尤其是枢密使兼中尉杨复恭,作为继承了田令孜权位的大太监,他现在才是唐廷当中事实上的话事人。

  过去,因为田令孜的存在,杨复恭与李业的关系相当不错,但现在不一样了。

  宦官们也不乐于见到一个喜欢干涉朝政的宗室名将。

  当然,李业也无意于留在长安,那样的话他就真成唐廷的保护神了。

  那对于李业而言,称不上什么好事。

  杨复恭和几个宰相,也多有试探李业几人的意思,李业再三表示,自己不愿留在长安,最终还是要引兵西还的。

  当然,到了李业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亲自动口了,随军掌书记韦庄,便可以替他与这些各方势力交流。

  而李业本人,则是继续上一次进京时的操作,收拢人才。

  贴出告示,招募士子文员,只不过这一次人数就比上次少了许多,倒不是因为李业名头不够响亮,而是现在的长安,人是真不多了。

  不过李业所需要的也不只是士子,还有工匠,尤其是铁匠、木匠,在这个时代,那都属于战备资源。

  开的条件相当丰厚,不输于入伍从军

  此时,当兵可谓是所有职业中,最挣钱的了,反而是工农百姓,备受压迫。

  长安三辅周边,本来是大唐的菁华所在,有大量城市居民,不少技术工匠,尤其是许多官营工坊,在战乱中离散破坏,而这些工人大多又是关中本地,为了逃难,也趋向于往西北、蜀中等地去。

  与此同时,朝中对几人的具体封赏,也定了下来。

  李克用加封代王,检校太尉

  王重荣加封虢王,检校司徒

  就连只算是敲了敲边鼓的诸葛爽、朱全忠也各有封赏,诸葛爽加授太子太师,朱全忠加封济阴郡王。

  泾原节度使张钧为鲁国公,凤翔节度副使薛知筹为缮国公。

  至于李业的封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