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六章十两?有点黑(感谢蒋大少丶五万大赏)_诗与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海之事,极其重大,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如今徐家更是首当其冲,徐杰甚至在第一时间亲自动身南下。

  轻装简从,一架马车,几个骑士。

  也是没有办法,开海与造船这一类的事情,即便是徐仲也完全不懂,唯有徐杰亲自去安排妥当。

  杭州的春,美不胜收。杭州本就有一个天然的海湾,也是极好的天然港口。

  杭州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那就是水系发达,内陆南北西东所有的物资,都可以从河运航道汇聚到这里,若是有物资从海运到得杭州,也可从杭州轻松发往各地。

  所以杭州这个节点,本就是徐杰经过认真思考之后选定的。

  海船,船工,船只的武装,海图。这些都是徐杰要亲手准备的事情。

  海船还好说,民间造船业本就极为发达,从三国之吴开始,江南的造船业就极其发达,历史上的宋朝,海贸也是极其的发达。历朝历代的海禁,不论严松,但是民间出海也从未断绝过。

  所以水手船工也并非无人,违法变成合法,招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也不会很难。

  所以问题就在于船只的武装与海图之中。

  大华朝并非没有火器,甚至军队也有装备少量的火器,但是这个时代火器的威力,实在不敢恭维,与大炮仗无异,甚至还不如后世的大炮仗。

  连徐杰几番上阵,也从未真的使用过火器,便是因为这些火器实在不堪一用,徐杰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认真研究火器的改造。

  火器的改造,并非只是改进黑火药这么简单。其中关键是火器制造工艺上的,说直白一点,枪管炮管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加工技术的难度极大,管状金属的加工,一直就是个难题。

  古代生产管状金属,甚至都用上了最土的办法,那就是打造一根实心的铁棒,然后用工具一点一点把中间掏成中空,且不说掏的精度如何,就是这个过程,也是费时费力。

  浇铸之法,更不发达,气泡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东西,并非真的无解,但是真要着手去解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且不说铸造问题,就说火药的改进,好似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其实也不然。

  徐杰倒是知道黑火药比较完美的配方比例,一硝二硫三木炭,但是这个比例其实也有说道,并非真的就是一比二比三,而是一斤硝,二两硫,三两木炭。一斤就是十六两,其实是十六比二比三。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真正的重点,重点还是生产工艺问题,不如这个时代木炭的生产,大多是闷烧的办法,制作出来的木炭,其实极其不纯,甚至都能在火盆上烧得浓烟滚滚。

  这种木炭的生产工艺,就很大程度上在限制火药的威力。至于矿石原料的纯度,比如硝,那就更难以保证了。

  这些才是限制火器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