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路遇宁采臣_我加钱居士,得修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路遇宁采臣

  窅娘不仅模样俏丽,而且能歌善舞。

  她遇上了一个人生中的导师:大周后!

  大周后小名娥皇,乃是个奇女子,出身名门,不仅精通史书,同时也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

  她在宫中找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呕心沥血将之复原,在南唐后宫中重现当年唐玄宗、杨贵妃以及一众宫女共舞《霓裳羽衣曲》之盛况。

  李煜为此作了一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记录此盛况: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窅娘受了大周后的影响,对歌舞也很痴迷,且大放异彩,深得李煜与大周后欣赏。

  或许在无意之间,窅娘学会了用脚尖跳舞,甚至练习用脚尖走路。

  因为这样一来,会让舞步更加轻灵飘逸,走起路来也更加的摇曳生姿,令得李煜倍加宠爱。

  如此一来,窅娘更是专注于用足尖跳舞,后来还想到了一个法子:缠足!

  将脚缠得跟个棕子一般,再穿上特制的金莲小鞋,令得舞姿更加的赏心悦目。

  为此,李煜专门让人制作了一个高六尺的金莲台,让窅娘在莲花台上领舞。

  后宫的竞争可是很激烈的,眼见窅娘受宠,一众宫娥也纷纷仿效之,一个个也学着缠脚,希望能以此博得帝王的喜欢。

  之后,缠足又传到了民间,令不少民间女子也纷纷仿效。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未载于正史,故而存在争议,也有说缠足起源于汉,只是并没有那么盛行。

  但有一点,缠足开始盛兴,乃至于提升到朝廷层面的高度,成为一种强制措施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的。

  在此期间,也催生了一大帮吹捧三寸金莲的文人。

  这就回到了最初的话题,这伙人吹捧的三寸金莲并非女子的那双小脚,主要指的是女子缠足之后,那种弱风扶柳,纤纤楚楚的仪态。

  简单来说,乃是一种意境。

  再抛开意境不谈,他们喜欢的是乃是那纤小精致的金莲绣花鞋。

  再不济,也是女子缠足之后的模样。

  要是那些女子把缠足布一层一层解开……那酸爽,估计没几个人受得了。

  再抛开酸爽的气味不谈,或许有人就喜欢那股子酸爽味。

  但是,缠足是一种十分残忍的行径,一般从五六岁开始缠,其目的是固定脚型。

  为了达到小的目的,还得将脚趾硬生生扳到脚掌底……

  也就是说,当这些缠足女子解开裹足布时,是看不到脚趾的,脚趾已经与脚底板粘连到一起,彻底成了畸形。

  穿上小巧的绣鞋,或许有一种美感,但解开一切遮掩的东西时,呈现在人眼前的却是畸形的一面。

  试问,这时候还有什么美感?

  言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