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1章 子贡赎人_重生于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这是希望工程之后,唐伟东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说道:“这是大好事啊,没说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领导,您说吧,需要我怎么做?”

  “我的意思呢,这样的公益事业启动,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这个国家会出一部分。你们呢,做为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捐助一部分,起个带头的表率作用,带动其他企业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其中?”陈台长也没有遮掩,直接说出了给唐伟东打电话的目的。

  “好的,我懂您的意思,完全没有问题。您说吧,我们需要捐助多少合适?”

  唐伟东问陈台长捐助金额,不是他舍不得多出,如果照着唐伟东的意思,对这种善事,捐个千万、上亿他都乐意。

  钱挣来不就是花的么,还有什么能比花在希望工程上更有意义呢?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个头并不是那么好带的。

  你个带头的,一下扔出一个亿,你让以后的人怎么做?

  少了拿不出手,多了拿不出来,弄不好本来人家想捐的都不捐了,这不是好心办坏事了嘛。

  这就如同子贡赎人后,孔子教导的他那样。

  鲁国有一条法律说,如果本国人看到鲁国人在其它国家成为奴隶,只要把他赎回来,国库就会报销这个人的赎金,这是鲁国对国民做好人好事的一种奖励性政策和扶持。

  子贡赎回来一个鲁国人之后,却拒绝让国家报销赎金,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他是基于道德上的同情和自愿,这事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其他人无关。

  这种方式却得到了孔子的反对。他认为,子贡在道德上获得了一种满足感,但是其他人的积极性却降低了,因为人都有自私和趋利性的一面。

  子路不收鲁国给予的补偿,别人怎么好意思收?这不就等于变相的,消除了鲁国在这件事中,起到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会给人一种,我做了好事却还要被视为贪财的印象,那谁还愿意做这种事呢?

  而子路授牛就不一样了。子路救了一个差点溺亡的人,别人给了他一头牛,他收了。

  孔子对此大加赞赏。他认为,如果救一个人,就能得到一头牛,势必会引得其他人纷纷效仿,因为救人很可能得到实利。

  这是人的本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亘古不破的真理!

  这次在希望工程的捐助上也是如此。唐伟东要是上来就把门槛提高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那谁还有主动性陪你玩儿?真以为那些企业家都是红领巾呢?

  “至少也得三十万吧,五十万更好,少点也无所谓。”陈台长沉思了一下后说道。

  “三十万有点少吧,全国地方这么大,要建设的学校和资助的学生肯定不会少,指望着拨款,估计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