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52章 “泉界”五十珍,西王赏功钱_重生于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西政权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张献忠造出来的钱,本来就流传下来的不多。这样按“人头”立功赏赐下来的“赏工”钱就更少了。

  民国之前,存世的只有两枚。一枚被蒋伯勋收藏,后来被出售给了沪市博物馆。另一枚被无知者给损坏了,最后不知所踪。

  后来多了一点,“泉界”流出来的风声,说是有一金二银三枚。再后来,说是一共有十枚。

  11年的时候,在嘉德拍卖会上,同时拍出了一金一银两枚“西王赏功钱”。金钱,以二百三十万的价格成交,银钱的成交价是五十万。

  后来据专家查证,不管是拍卖的那两枚,还是“泉界”流传的那几枚,都不是传世的东西。

  直白点说,就是一些“业余考古队员”,从这里捞起来、卖出去的。

  “西王赏功钱”金质居多,银质次之,铜质非常少。只是少,并不代表没有。

  1柒年,有关部门对这个沉船地点进行发掘的时候,一下就挖出来了数百枚“西王赏功”金、银大钱,而且都非常新。

  说明在铸出来后,还没等赏赐下去,没等使用呢,就被沉在这里了。

  摸宝之旅来了个开门红,大喜之下的唐伟东,浑身动力十足。他把这些大钱,往船上一丢,再次潜了下去。

  一顿折腾下来,等唐伟东感觉累了,回到船上休息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放了一个五十两的金锭,还有几个五十两银锭。

  此外,他运气不错,还摸到了两金两银四枚“西王赏功”金币。

  不过,“西王赏功”铜币,没有再摸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王赏功”金银币多,铜币少的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摸出来的那几个五十两的金锭和银锭上,都铭刻着年款。

  金锭上写的是:“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的字样。银锭上写的是:“崇祯十八年黄冈县银”的字样。

  估计这些东西都是张献忠搜刮而来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想用,就沉到了这里,最终便宜了后人。

  徐斌那边同样也有收获。不过,他没有唐伟东的这一身装备,全靠在水下自己摸索,收获没有唐伟东这边的大就是了。

  但他依然摸到了两个伍拾两重的官银元宝,和一些金饰、金块,还有乱七八糟的一些东西。

  这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兄弟俩凑到一起,压低了声音,嘎嘎一阵大笑。

  躺在游船上,抽了支烟,休息了一会儿,看着天色还早,兄弟俩耐不住兴奋劲儿,再次穿好装备,扭头滑进了水中。

  明知道主河道底下的好东西更多,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以自己的水性和潜水技术,唐伟东实在没有过去尝试的勇气。

  他很自觉的躲着主河道,还特意往相对浅一点的水域“挪动”了一下。边上的水缓,主河道的水急,相比起那些金银外物,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