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造船_穿越射雕之我杨康有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问鼎天下的根本。

  其实,南宋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非常发达。

  南宋都城地处江南,水路交通非常便利,因此造船业非常繁荣,泉州、广州等地都是当时的造船中心,能制造大型远航海船,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同时南宋的造船技术有很多特点,例如采用了各种先进的建造技术和船舶设计,特别是在材料、船型和桅杆的设计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另外,在船舶装备和仪器方面也有所提高。

  宋代海船的各个部位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如船首、船尾、龙骨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能力。

  而杨康对未来的造船方面的了解也并不是如何得多,毕竟他也不是一个神人,穿越到了古代还能百度,但西方大航海时期的风帆技术还是有过一些了解的。

  除此以外的一些细微技术也能够有所改进,让时代略微进步,但也仅此而已。

  他便到了早已收购的那家造船厂,取出了许多张纸,尝试着画出一些他印象中的大航海时期的风帆。

  不过在绘制的时候他突然看着那黄中泛着一点儿棕绿的纸张,不由得回想起前世的洁白干净的印刷纸张,再看着手上握着的毛笔,不由得又想起了前世那十分方便的中性笔。

  他十分的怀念这些东西,不禁观感强,而且极为方便,最为重要的是这将极大的提高自己这边的书写、工作、行政、学习的效率。

  将纸漂白的方法自然便是使用漂白剂,最为方便的便是用氯粉,制作的主要材料乃是氯化钠、水和稀释的氢氧化钙,这些并不复杂,前两者合起来就是海水,后者便是熟石灰。

  至于中性笔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制作方法能够一步登天,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鹅毛笔。

  鹅毛笔是一种传统的书写工具,它由鹅毛和笔杆组成。

  制作时,鹅毛需要经过多次加工处理,以去除毛芯和羽轴,并根据需要修剪成适当的形状;接着,将鹅毛插入笔杆的一端,并用胶水固定;最后,根据需要调整笔尖的形状和硬度,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需求。

  可以预见,这两样东西出现以后,将会极大地改善中国古代的书写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此外,在将这两样东西大规模制造出来后,干净洁白、一尘不染的白纸很快便就胜过了那些宣纸,一时之间引起附近许多的士人才子竞相争购,引以为荣,倒是给杨康增添了一笔意料外的收获。

  回到正题,杨康靠着新研究出的两样工具,开始绘制了新型船只的蓝图——当然主要在于风帆之上,其中主要有两种帆。

  第一种便是矩形帆,须知大航海时期最常见的风帆类型是矩形帆,这种帆由一个垂直的主桅支撑,并由一系列水平的横桅支撑。它们的形状与矩形相似,因此得名。

  矩形帆非常适合在顺风或偏风条件下航行,但在逆风时效率较低。

  第二种便是三角帆,三角帆是另一种常见的风帆类型,这种帆由一个斜向的主桅支撑,并由一条或多条斜线支撑。它们的形状与三角形相似,因此得名。

  三角帆非常适合在逆风条件下航行,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风力。

  至于风帆材料,风帆主要由帆布制成,通常使用的是大麻、亚麻或棉花纤维,和造纸时所用的材料极为相似,倒也不难获取。

  当然,这些都是民用船只,真正的军用船只需要等占领了夷洲岛后再开始建造,毕竟自己不能当着南宋朝廷的面大肆发展水军。

  感谢书友20191231104426938的打赏;感谢两甲书虫、最终决战奥义无式的月票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