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五章 争执不下的战局;自由轮?教化轮!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兵力也从一两个师增加到现在的十万之众。

  梅朝隐现年五十一岁,籍贯汾州府,父亲在西北边军官至守御营少校营正,称得上是军人世家。梅朝隐结业于顺天武备学院,属于正儿八经从基层一路晋升上来的典型。

  明军因为糟糕的环境而焦头烂额,英军也好不到哪去,双方都在哭惨,这倒是有意思的状况。

  六月份,整月明军共通过海运发出各类物资6.27万吨,受英军飞机和潜艇的攻击,吉大港实际交割接收到5.1万吨。

  这令英国人回想起了去年在缅甸的悲惨境况――无处不在的敌人穷追猛打,英印军、英缅军在连续不断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溃不成军,自东到西几百公里的丛林之中沿途布满了尸骸,腐烂以后化作无人知晓的白骨。

  负责攻略南亚次大陆的集团军被称作印杜兵团,由原先的第八军升格而来,最高指挥官是督师梅朝隐陆军中将。

  这令伦敦的正米字旗老爷们无比恼火,再这样下去,敌人就要染指大英帝国的膏腴之地、抢走帝国最闪耀的宝石了。

  督师,一个在明人眼中地位无与伦比的高级军职,非常人能任之,梅朝隐独掌一整个兵团可以说是时也运也。

  「这次战役是有价值的,它证明了我们的部署是有效的,我们消耗了敌人的兵力和弹药,迟滞了他们的快速攻势――至少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加强巴哈拉姆普尔地区的防线,现在他们已经停止进攻。」

  大都督府参谋处无法理解他的打算,因为虽然前线发回的电讯一直在叫苦,但就纸面数据来看应该还有充足的后劲,怎么能说是强弩之末呢?

  之后明军在北线停止进攻,原地固守,双方在南线――加尔各答以东地区展开了持续至今的拉锯战。

  然而随着陆军方面放弃了急功近利平定澳洲的计划,主攻方向就顺势换到了南亚次大陆,印杜兵团随后就在第八军的基础上成立了,鉴于“空降”一新的将帅过来不合时宜,梅朝隐就这样成为了印杜兵团的首任督师。

  八月份,明军后勤部门亦计划发出8万吨补给品,截止上旬已顺利发出2.6万吨。

  理论上不仅有富余,而且应该有很多富余。

  程翰和梅朝隐几天时间里之间往来电讯十余道,对战役是否继续下去发生了激烈争论。

  “周待诏怎么看?”

  “我怎么看?要我说的话就不该在夏天到印杜这地方打仗,沿着雅江守着就好。”

  起起落落好几次,周长风所乘坐的运输机花了两天一夜才降落在京畿的高桥机场。

  前来迎接的督府陆军处佥事还是从前的那位看似和蔼的范铭,在去往大都督府的路上,二人讨论起了印杜方向的战局。

  范铭颇为遗憾地说:“就此收手也就前功尽弃了啊,有迹象表明当面之敌也快支撑不住了,南线敌军防线摇摇欲坠,如果空军接下来大力出击,阻截敌军铁路来的援兵,这仗还是有赢面的。”

  “不能贪,要有说停就停、及时止损的魄力。”周长风淡淡道:“两个月前我就建议不急着打,先对峙着,等秋天、冬天再主动出击,夏天在那里打仗简直是自讨苦吃,喏,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这个话题就这样僵住了,小轿车内顿时安静下来。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