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六六章 即将遍及世界的战火;步兵神器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爷们寝食难安。

  然而实际上这些部队至少有一半是空架子,三十三个步兵师之中有十五个是用来吓唬人的,空有番而已,实际上只有几百人,帐篷和仓库空空如也,火炮、坦克、卡车都是木头搭建的。

  德军主力实际上集结在低地三国和本土,柏林方面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对伊比利亚的军事行动。

  英国人现在不仅和意大利人勾肩搭背,而且也在尝试说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一同对付横扫西欧的赤潮。

  这样的包围网让德社上层很忧虑,倒不是惧怕这几个不入流的对手,而是担心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掺和进来。

  如果美国在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同时部署远征军,一齐施压,那么德社可就要面临左支右绌的情况了。

  短时间内武装几百万大军对于钢铁年产量五千万吨、汽车四百万辆的美国来说毫不困难――所以德社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激进派认为应该对伊比利亚展开一场快速的军事行动,干脆利落的消除潜在威胁,这样一来美国人即便想插手也只能进行困难重重的登陆。

  这也是柏林方面目前正在纠结的一点,因为伊比利亚的地形并不适合机械化大军行动。

  伊比利亚半岛多高原、多山地,而且还有大大小小河流一千八百多条,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可能展开“快速的行动”。

  【配图】

  更加讨厌的是,因为比利牛斯山脉横在法国与西班牙边境,所以沟通两地的铁路线都处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这意味着后勤供给会面临极大隐患,随时可能因为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而中断,而且不适合维持集团军群级别的重兵集团作战。

  陆军总参谋部认为应该向南北各部署一个集团军,集团军由6~8个步兵师、1~2个山地师、1~2个装甲师组成。

  德社空军必须竭尽所能的保护脆弱而绵长的铁路线免受敌方空袭,理想情况下,两到三个月才可以终结葡萄牙和西班牙现今的政权。

  只可惜地理条件的影响实在太大,哪怕伊比利亚半岛只有西欧平原一半的程度,机械化大军也能在三个星期以内横扫伊比利亚,将旗帜插上里斯本的贝伦塔。

  但就在德国人在讨论行动策略、调集行动物资的时候,发生了U-116号击沉两艘美国商船的意外。

  柏林方面迅速制订了应对此事的外交策略,先是沉痛悼念遇害平民,接着提出高额赔偿,最后指责美国本家不按规定使用识别标志而使雇佣的船员处在危险境地下。

  这一套操作看上去十分有效,也确实缓和了一部分人的情绪。

  然而联邦政府已经打定主意要拿这次“意外”做文章,一直在明里暗里煽风点火,撩拨、激化民众敌视情绪,将德社工人海军的破交战比喻为无差别的残酷屠杀。

  短短两天的工夫,全美各地爆发了数以百计的集会和游行,银杉军欣喜若狂,左派的中立劝说和这样的惊涛骇浪相比就如同蚊子叫。

  一切都预示着,东西方原本割裂的战争将要连通起来了。

  战火很快要从太平洋蔓延到大西洋,从马里亚纳到罗曼什,从吉尔伯特到加纳利……

  这是世界级别的大战!

  大明君臣倍感舒心,德美开战怎么看都是好事――至少对于大明来说是喜讯。

  西方人就这样互殴去吧,最好从地上打到天上、从天上打到海上,杀个尸山血海出来,就像二十多年前的欧战一样。

  唯有周某人感到有些遗憾,他不禁自言自语地感叹道:“可惜看不到千万大军装甲集群大战了……”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