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〇五章 新建邯郸兵工厂;逃出生天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现在乱的一塌糊涂,前不久才兵变过,再这么搞,指不定哪天叛军就冲进圣彼得堡了。”

  一副轻蔑之色的朱泠婧“呵”了一声,斜睨着他,“你指望那等货色有觉悟?沙皇是个软弱的病秧子,谁镇得住他们?”

  “……”

  这件事交谈完毕,二人接着又来到了下一个话题。

  依照年初确定的战备法案,大江南北的国立、官营兵工厂都陆续开始了整合工作,多个小厂合并为大厂,已有的大厂重新调整领导与管理层。

  同时,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旧机器能更新换代的就尽量淘汰掉,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由于“搬家”麻烦多多,平常没人愿意干,这期间也必定会耽误时间、减少一些装备产量,但从长远看来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除了对现有的大大小小的兵工厂进行调整改组之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厂也是重要一环。

  作为战备法案的子计划之一,特三号兵工扩充计划已经拉开了序幕。

  于邯郸州的厂址挑选完毕后,工部指令国立铁路公司抽调人手专门为其铺设一条支线铁路,全国各地的机器制造公司或机床厂也先后接到了订单。

  可以预见的是,这座从无到有建设的全新大型兵工厂将会是日后大战时供应前线的中流砥柱。

  另起灶炉而非扩建其它已有兵工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小弊病与痼疾盘根错节,僵化的领导与管理层根深蒂固,老旧的机器难以轻易调改。

  即使是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后世,一些企业仍然会使用着十分老旧的机器,许多时候会让人惊讶无比。

  比如负责为美军制造155㎜高爆弹的公司还有不少冷战时期的机器……如此种种。

  每台机器都是整条生产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它老旧且低效,但只要还能正常运转,通常就不会大动干戈的将之裁汰。

  把这个旧的换成了新的,那个也很旧,要不要换?

  调试生产线的辛酸苦楚也只有技术员和工程师们才懂。

  比起参差不齐、有可能还在用着一些五十年前爷爷辈的古董机器的应天、顺天、武昌等兵工厂,另起灶炉的邯郸兵工厂将会基本使用近些年出产的新式机器——六角车床、立式车床、牛头刨床等等。

  显而易见的,制造效率、加工精度都会有质的提升。

  “各种机器的供应基本充裕,少数机器还需等待些时日,这厂子的建设不会慢,工部说是预估明岁初秋便可投产。”朱泠婧随口说道。

  “啧,这还是按八小时、旬休工作制来规划的产能啊?”面露惊讶的周长风扫视了一遍奏本所述的规划,“不说三班倒了,两班倒的话,每个月都能下线六个师了。”

  兵部与工部是按照“三个甲等步兵师与部分冗余备件”的标准拟订的产能,而且是每天八小时、干八休二。

  邯郸兵工厂分为小炮厂、大炮厂、高射炮厂、平射炮厂、枪厂、器材厂、刀厂、电器厂、枪弹厂、炮弹厂、火药厂共十一个厂,门类齐全。

  与其说它是一个兵工厂,不如称作武器装备生产基地更为合适。

  小炮厂月产轻、中、重迫击炮五百余门,各种火箭炮二百余门;

  大炮厂月产各种身管火炮二百余门,其中作为师级火力支柱的112㎜榴弹炮一百二十门、144㎜榴弹炮三十门;

  高射炮厂月产轻、中、重高射炮近三百门,其中最为泛用的20.8㎜高射炮一百五十门;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