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英国人的反击计划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不认为临时拼凑的特遣队能抵挡他们。

  自认为很懂中國历史的奥金莱克微微一笑,侃侃说道:八十年前在南京城下,他们的禁卫军四散溃逃,只能依靠武装平民和其它军队来保卫他们的首都。这样的禁卫军只是一些贵族后裔玩乐与镀金的地方,现在又能有多大威胁呢?

  他的话倒是让在场的气氛轻松了一些,几名参谋也会心一笑。

  长官,我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这几天的暴雨太可恶了,我们的空军都无法实施有效支援。一名参谋取出了一份报告,气象预测小组估计接下来一周很大概率会是晴天,即使是阴雨天也只是不影响空袭的小雨。

  维达尔中将并没有急于表明态度,在场的军官们又讨论了一会,乃至简单的进行了一次沙盘推演。最后促使中将下定决心的其实是一份秘密情报——己方的一队特工袭击了一座桥,半途中的混成第三旅很可能会因此无法及时抵达战场。

  自己的想法要被付诸实施了,成就感满满的奥金莱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司令部,打算前往下榻的酒店好好休息一番。

  在乘车抵达艾尔莎酒店之后,他们才发现这儿已经被冒雨打伞的记者们围堵得水泄不通了,放眼望去至少有几十名记者与其助手。

  见将军的车队抵达,记者们更加兴奋了,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几十名军警正在奋力维持秩序。

  一名中尉走到车边,敬礼道:为了您的安全,我建议绕路通过后门进入酒店。

  不用,现在躲避在公众看来就是懦夫在逃避真相。奥金莱克一边说着一边推开车门下了车。

  记者们见状顿时更加激动,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照相机,镁条燃烧的白光一下接着一下。

  一名高个子的男记者踮着脚大喊道:将军阁下,现在前线的战况怎么样?中國人还在进攻吗?

  是的,他们还在进攻。奥金莱克回答道。

  您认为这是侵略行为么?

  他们宣称自己是在收复领土,但我们一直认为这是非法的无耻入侵。

  我是《泰晤士报》记者凯瑟琳,请问双方的损失有多少?一个女记者高举着伞挤到了最前面,大声提问。

  大约几千人。

  这是指总和吗?还是他们的?

  奥金莱克摇了摇头,很抱歉,我不能透露更多。

  您好将军,我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安妮卡,英印军队接下来会积极应对吗?

  肯定,我们会用尽一切捍卫大英帝国的土地,也一定会取得胜利。

  奥金莱克和如饥似渴的记者们交流了足足一刻钟,最后才得以进入酒店。

  这位听着不出名的少将其实并非凡人,至少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他最后晋升元帅。

  奥金莱克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深造于奎达参谋学院,以机敏和勇于创新而著称。在二战中他攻守俱佳,表现出色。隆美尔认为他比虚有其名的蒙哥马利要强得多,值得尊敬。

  可以说一场风暴即将席卷阿萨姆地区。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