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章 奇阵(求追读)_晋击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牲口嚼的,一个月光米粮都要消耗数万斛,最多两个多月就要断粮了,坐以待毙。

  过了三天之后,石赵征东将军麻秋也率一万大军抵达了历阳城下,不过麻秋并没在城下呆多久,便拔营起寨,往东去了。

  往东而去的麻秋,直接断了历阳城晋军的退路。更为搞笑的是,麻秋的大军离乌江城还有六七十里地的时候,历阳城三营守军,便望风而逃,直接渡江而去,留下一城的百姓面临赵军的兵锋。

  幸亏麻秋此人是匈奴人,虽然也极其残忍嗜血,但是比起羯人又要柔和了许多,在历阳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占领历阳城之后,虽然免不了纵兵劫掠,并未大肆屠戮百姓。

  至此,历阳城便真的成为孤城一座,守军也成了孤军。

  至于江南的王导,更没了渡江救援的勇气和魄力;东面的徐州的重兵主要驻扎在京口,既要协助拱卫京师,还要防止庾亮趁机东进;西面的庾亮正隔岸观火,巴不得王导战败,趁机一举将王导一撸到底。

  历阳郡成了弃地,纪睦、虞洪和司马珂,也成了弃子。也成了王导和庾亮两大世家势力之间斗争的牺牲品。

  只是江南的王导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此刻历阳城内的司马珂等人,并没有即将粮尽援绝的悲壮,而是在积极备战,准备一举破敌。

  按照司马珂的标准,城内军士在五千根青竹里精选了三千根青竹。每根青竹粗细适中,统一截成两丈五,约六米,在前端套上枪头,并予以绑定,尾部绑上铁块以保持平衡。

  司马珂制作的便是长达六米的简易长矛,尾部绑了条状重物,握住后部两米以内的位置便可保持平衡,前头还有近四米的距离用来击刺敌军。

  明代有“枪头不过四两”的说法,不过用的却是司马珂叮嘱俞弼特制的大枪头,这种大枪头是仿照纪效新书所述的透甲枪头,整个枪头长64厘米,刃长42厘米,透甲能力极强,重量也达到了八两。

  经过浸泡再熏干之后的青竹不但极其坚韧,不易弯折开裂,而且分量极轻,近六米的主杆只有一斤二两重,加枪头重约两斤,又在尾部绑了差不多两斤的石块或铁块以维持杠杆平衡,一杆超长竹矛共重四斤,对于战兵来说,算不得太重。而且长矛兵并不需要舞来舞去,只需要向前击刺即可,这个重量正好适合。

  最重要的是,这种战矛的成本最低,可以批量制作,成本不及马槊的百分之一。

  历阳城南的空地上,一队队正手持长竹矛在列队训练,以适应这种新兵器,并保持有序的队列。

  没错,司马珂便是要仿照马其顿方阵,将城中守军训练阵法严明、队列整齐的步兵方阵。

  初始的训练是以五十人为一组,每组配备一名喊号者。

  号子便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左右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