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 邀请_学霸神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那么的一段时间里面,国际化学界因为一篇文章变得有点乱糟糟的,尤其是基础化学的研究者们,更是因为这一篇文章而变得激动不已,导致整个1981年的四月份和五月份都变得乱糟糟的。就算是那些个与无机化学有着巨大界限的有机化学家们,也偶尔有一些跳了出来,发表一些看法,让本来就已经混乱的化学界更加的混乱起来。

  不过这还不是最混乱的时候,当知晓了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君信也是一位数学家的时候,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也跑出来凑热闹了。日本的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教授们,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和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们,法国的高等研究所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研究员与教授们,甚至是与中国还处于敌对状态的红色帝国的数学界中心-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们,都因为君信的这篇论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少或者近乎没有人能够从纯粹数学的角度上,推测出一个从未被发现物质,并且能够如此详细的给出它的数学模型。

  涉及到了数学的东西,其实是最难以证伪的,因为数学的特殊性质,一旦以数学的形式定义了一种物质,并且表达了其性质,那么,除非用实验验证模型的错误,或者从数学方面进行逻辑推导证明它的错误性,否则这个定义将会成为约定俗成的定则。

  然而,当今的化学界,要说精通数学的化学家,肯定不能说没有,但能够够得上沃尔夫奖和菲尔兹奖级别的数学家,基本没有。所以没有一个化学家会从数学命题证伪的方向考虑去检验验证君信的理论的真实性,他们所能想到的办法也只能是从实验的角度来验证根据君信的论文中的模型推导出来的结果,从而明确他的模型的真命题性。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数学家们,也许他们之中的数学水平远在君信之上,然而基本不会有一个数学家能够在化学上的成就达到诺贝尔奖级别,从而数学家们也不会通过实验的方案验证君信的模型。

  两者合二为一,从而可以看出当今的数学界和化学界混乱的根源所在。数学家们在得知了君信这样的一位数学家以数学的方式完成了一项堪称能引起化学界基础的结构化学变革的成就,自然是对君信赞赏有加,并且找到君信的理论来研究学习,更进一步的完善君信的理论。而化学界的人则比较纠结。化学历来是顽固派的大本营。然而化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实验,所以尽管保守,然而一切均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纷争。所以保守归保守,却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

  因为君信的论文太过于离经叛道,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理查德教授和谢赫特曼教授一样冷静的看待,更多的是拿到君信的论文之后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