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七章 十二条弹死你(下)_再世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表情图,转而逼视冯去恶:“罪证如山,你自己认或不认,又有何区别?”

  尸体与人证摆在眼前,群臣再次哗然如沸,连接跪地,恳求皇帝诛杀奸邪。就连平日趋炎附势,与冯去恶走得近的一些官员,也唯恐受到牵连,赶忙撇清自己,一个比一个请愿得更大声。

  贾公济临时炮制了一篇《劾冯去恶众罪疏》,洋洋洒洒开始发挥嘴炮特长,极尽唇枪舌剑,指着冯去恶的鼻子,将他骂个狗血淋头,既毒辣刻骨又不带半个脏字。没看到前半场的人,见这番光景,还以为弹劾冯去恶的正主是他贾公济呢!

  苏晏对此抢功之举并不以为然。心想:这位贾御史不就是想博个直谏锄奸的名声么?

  他以官微年少之躯,为替恩师洗冤昭雪,怒敲登闻鼓,勇闯奉天门,面斥权贵奸臣,列其十二大罪,呈其如山铁证,最终替恩师平反,使权奸伏法。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场戏,比起最传奇的话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担心声望值不被刷爆?

  他自己大块吃肉,不妨也给贾御史喝喝汤,说不定将来哪天,还需要用到对方,多条路子总是好的嘛。

  皇帝顺水推舟,下旨:“冯去恶恶贯满盈,朕实难宽宥,着褫其官、革其职,下入诏狱,择日问斩。

  “卓岐一案中,大理寺卿余守庸从其恶,事后又为掩饰罪行做伪证,本该一并治罪。念其旧日当职尚勤,贬为狄道典史,终身不得回京。

  “锦衣卫中冯党众多,当一一查明各自罪行,按律发落。此事交予……苏晏去办,由司礼监掌印太监蓝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贾公济共同监理。查清之后,立即向朕禀报。”

  皇帝不愿把清洗锦衣卫之事交给刑部或吏部,就是担心文官插手亲军十二卫,分薄了皇权。

  任用苏晏,一来知道他有才能,又不钻营,在朝中没有多少瓜葛,正合做天子之刃;二来他年少新晋,资历不足。锦衣卫素来剽悍嚣张,风气不正,以此来历练他的秉心与手段,是个上佳的机会。

  佐以言官监理,堵朝堂异议之口。

  佐以宦官监理,遇事能直奏御前,即便星夜火急也能出入宫门。

  如此都考虑周到,只欠一样——苏晏自身官职太低,不足以支撑他行事的底气。

  于是皇帝接着下旨:“另,司经局洗马兼太子侍读苏晏,遏恶有功,忠义双全。免洗马一职,擢升为大理寺右少卿。同时选馆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余守庸被贬,大理寺卿一职,不出意外将由大理寺左少卿升任。而右少卿因肺痨缠身,前几日告病还乡,空缺的职位尚未来得及填补。

  如此一来,苏晏等于是一跃三阶,年未弱冠,便升为正四品实权官,实属朝中罕见。

  而庶吉士虽然是虚职,却比之更为清贵。

  所谓“庶吉士”,是从殿试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称为“选馆”。苏晏这个殿试二甲第七名,论资格倒也名至实归。

  但庶吉士的重要意义不仅在眼下,更在将来。

  须知成祖之后便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将来都有机会平步青云,甚至入阁。

  内阁是整个朝廷的行政中枢,阁老们辅助皇帝参决国家大事,话语权在六部之上,有时也兼任六部尚书,权力几乎等同于前朝丞相。现任的五位内阁大学士,首辅一名,次辅四名,全是庶吉士出身。

  皇帝此举,隐隐透着一股深意,使得在场众臣不得不再次掂量起这个少年官员的分量,暗暗揣测宸心所在。

  苏晏才不管别人怎么想。他立了功,论功行赏问心无愧,况且皇帝升他的官是要让他办事,又不是享福,有什么可心虚的,于是大大方方地领旨谢恩。

  蓝喜却在一旁打起了小算盘:皇爷如此钟爱苏晏,他粉身碎骨难报万一,区区皮肉还舍不得奉献吗?咱家既然是他世叔,就有权替他决定一二,先好好与他分说利害,他肯听就千好万好,若是倔强犯浑起来,少不得要用些手段。咱家这么做,可都是为了他好啊!

  请收藏:https://m.kaxi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